|
3月30日,泗洪县朱湖镇臧桥村无名烈士墓前,鲜花摆放整齐,墓前两排松树青翠挺拔,扫墓的人们在碑前默哀,一片严肃气息。
“抗战胜利后,国共和谈破裂,国民党军队向我苏北解放区大举进攻。1946年8月,独立旅和国民党107军孙良成部队发生一场惨烈的 ‘车路口’战斗,这里安葬的就是那次战斗中不幸牺牲的9名战士。当时部队为了安全急需转移,没来得及核实姓名,就把9位战士匆匆地安葬了,而在这8座墓中,第二座墓安葬了两名烈士,其中一位刚满15岁。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拄着拐杖,向陆续前来扫墓的人娓娓道来。
老人叫邱德平,今年94岁。虽腰已略弯,但精神抖擞,话语清晰有力。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入党的那一刻起,从没忘记对党的承诺。
据老人回忆,解放战争期间,解放军部队对当地的民间武装进行收编。许多妇女纷纷加入“互救会”,保障部队的后勤,当时年仅24岁的她负责给这些牺牲的战士保管棺木,安葬后,邱德平便义务担起了守墓的责任。1980年,农村土地分田到户,当时无名烈士墓地旁边是小组集体打麦场,想多盖几间草房,个别群众想多挤多占几分土地,邱德平老人就日夜看守,一直到庄稼都长出地面,这才放心。
“大娘已经94岁了,她的儿孙们生活富裕,让她到县城安度晚年,可她放不下这里,依然在这里守护着。”村支书王忠感慨地说。老人的事迹感染了身边的党员,现在“无名烈士墓”已成为当地政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2015年清明,政府投入10万元对无名烈士墓进行了一次修缮,立碑。
邱德平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,先后被省委宣传部、省文明办授予“江苏好人”称号、被宿迁市委授予“群众身边好党员”等称号。
“只要我活一天就守一天,等有一天自己动不了了,孩子们再继续接班,要世世代代守护下去。” 邱德平老人一字一句地说着。
|
|